# 8 如何高效制作错题本?
“你要学会做错题本。”这句话向来是高三学习经验中出境频率相当高的建议,但事实上“错题本”在高三一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因为他几乎就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最完美的写照。习惯使用并且使用得当的同学说他是提升成绩的不二法宝,但另一部分同学却觉得它完全是“形式主义”的产物,毫无用处。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两类人最大的争执并非来自“收集错题是非有用?”而是扎根于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错题本如何使用才科学高效?”
科学高效的对立面是操作繁琐、耗时太多、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稍不注意一个价值巨大的学习方法就将在你的心里降级为令人发笑的行为艺术,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既方便整理又能发挥出错题本的全部优势的“高效错题整理方法”。下面我想把自己在高三走了各种弯路花费大半年时间总结出来的高效错题整理法分享给大家,我把他称之为“复印卡片法”。
# 01 为什么需要错题本?
每个进入高中的学生都听老师说过大意如下的话“犯错不要紧,只要你能做到每种错误只犯一次,那你就是高手中的高手。”回想一下,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不以为然的,以为同类错误只犯一次非常容易做到。可结果一次次地证明,要做到一种错误只犯一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你做不到,几乎你肉眼可见的所有人都很难一步到位地做到。有多难呢?难到即使你对错题无比上心并且就算已经对他们有了足够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都不够的地步。为什么呢?因为人会忘。
正因为人脑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注定了在不经过重复的情况下点亮的灯泡会熄灭连上的电线会消失,错题本才有了它存在的价值。错题本的作用就是收集自己犯错的题目方便日后时常拿出来重新思考,反复复习,不断操练,直到同一道题甚至同一类题的知识、思路、解法和套路全都烂熟于心,这时我们才算彻底搞定了这道错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做到大概率不会再犯这一类的错误。正如学习本质揭示的规律一样:通过复习反复点亮关联的灯泡,当代表知识间联系的电线加固到一定程度便会形成真正的长期记忆,这时某一类问题就算长在了我们的脑子里了。
很明显,错题本从来都不是形式化的目的本身而仅仅是让知识长在脑子里的手段。所以犯错真的不可怕,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做到同样的错误只犯一遍,而合理使用错题本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集中复习错题,通过不停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去对抗遗忘——每一道错题的价值点长在脑子里都是积少成多的过程,也正是这些根植于神经细胞上不断丰富的真实物理连接让我们有机会逐渐成为高考解题的绝对高手。
# 02 错题本的常见误区
既然错题本的目的是通过不断重复让我们扎实地掌握每一道甚至每一类错题背后的全部价值点,直到让其长在我们的脑子里。那么显而易见,自己整理的错题一定要反复复习,因为我们的目的压根儿不是整理错题本身,我们是要通过整理错题并反复复习以完全掌握题目。所以再次强调:整理错题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甚至可以换句话讲,如果你能通过其他手段达成同样的目的那么错题本做不做其实是无关紧要的。而这也引出了两个使用错题本的常见误区:
# ① 整理错题花费过多时间
有些同学几乎是强迫症般地要求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工整美观、记录完整,哪怕是在整理错题的时候,哪怕是在时间无比紧张的高三也是如此。我曾经见过有同学为了保持自己错题本的美观完整,每天花两节晚自习的时间仔细誊抄每一个错题,甚至连选择题的选项都要一字不落工工整整地誊抄;我也见过有同学把数学压轴题标准答案的每一个步骤都完完整整抄在自己的错题本上.结果呢?因为整理错题占用太多时间导致作业常常只能草草了事完,成绩不升反而下降了。
其实从错题本的目的出发不难发现关键根本不在于整理得是否美观,而在于你能否用能用它彻底掌握题目,毕竟没有评卷人会因为你错题本做得漂亮就多给你哪怕一点分数。所以任何花费大量时间在整理和誊抄的错题整理方式在我看来都是不可取甚至是愚蠢的,完全本末倒置。
# ② 整理了错题从来不看
这又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整理错题本,但真正用好错题本将知识内化牢固的人却少之又少。归根结底还是重复的次数不够多,前面说了做错题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复习,完成了摘录却从不复习那为什么还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整理错题呢?
学习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哪怕我们明明知道复习很重要但就是抵不住“喜新厌旧”带给我们的新鲜的刺激。于是总有人自信地以为只要自己把错题整理一遍再把答案誊写一遍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道题目。相信我,这绝对是错觉,借着刚刚看懂答案的熟悉感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真的是天大的错觉,遗忘往往就发生在不久之后,这样的事情你已经经历过太多次相信不用我多说你也深有体会。
退一步说,哪怕你已经完全理解了题目和解法,这距离我们所说的通过不断重复让题目和解法长在脑子里也还有很大的差距。刚刚连上的细弱电线和结实快速的超导材料两者对应的熟练度差距完全不可相提并论。所以,如果你决定要整理错题,请一定要重复重复再重复,没有把知识长在脑子里全都不算数。
当然还有更惨的,如果你仔细观察甚至会发现身边有同学上面提到的两个坑同时都掉进去了,这时错题本不仅不能帮他提升成绩,反而成了他学业上的巨大负担,真是要多惨有多惨不是吗?
上面提到的坑我希望你们都能避免,而下面要说的“复印纸片法”恰好就是通过解决这两个核心问题教会大家高效的错题整理。
# 03 复印纸片法
“复印纸片法”一共分为四个步骤:复印、处理、分类、复习。
# ① 复印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觉得整理错题耗费时间呢?其实本质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抄写题目和答案太花时间。一个题干关键的信息就那么十几个字,一个标准答案关键步骤和思路也就那么几句话,我们却为了保证完整性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把所有东西全部誊写下来,这无疑是在浪费精力。要想节约时间,精简誊写的内容固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但我真正想问的是“为什么一定要抄写呢?”如果仅仅是为了复制文字信息并完成收集和整理,已经有复印机这么伟大的发明那完全不用自己动手抄不是吗?所以“复印纸片法”里的错题不用手抄,全部用复印,就这一点便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简单复盘错题出现的地方,无非集中在三处:一个是试卷,一个是教辅资料,一个是作业本。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错题出现的当天(一定是当天,今日事今日毕)带着当天产生错题的试卷、教辅和作业本到校门口的复印店把出现错题的那一页复印一份。
这一步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你要养成及时去复印的习惯,习惯每天晚上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复印店复印自己今天的错题,以免出现后续要整理错题却没有素材的情况。
# ② 处理
复印完错题,我们要对错题进行初步的处理,这一步你需要准备剪刀(美工刀)和修正液。
用剪刀把错题完整的裁剪下来,然后用修正液把错题题干部分中你在做题目时留下所有标记包括写下的答案(比如选择题写下的选项、填空题写下的文字等等)全部覆盖,然后把纸片翻到背面,用红笔写下正确的答案(注意,只写答案,不写过程,比如选择题就只写选项、填空题只写答案而大题只写最终结果)和答案详解的出处索引(比如选择题的答案分析在某本书的 xxx 页,你就写上<书名>xxx 页)。
为什么要把题干上的所有标记和答案全部覆盖? 虽然错题需要重复巩固但我们温习错题时要做的并不是凭记忆默写出那个答案,真正重要的是把自己还原到第一次做错那个题目的场景以争取在第二次彻头彻尾地完全做对。如果题干上保留了第一次做题时勾画的标记或者答案,那将对你的审题、思路产生难以察觉却又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你原本可能再犯的错误在痕迹的提醒下就可能不再犯。
当漏网之鱼再次被你漏掉那就失去了发现自己漏洞和思维误区的机会。为了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而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掌握和解题能力,把所有提示性的标记全部覆盖没错的。
为什么要把答案写在背面? 原因同上,我们每次复习错题时都要尽可能做到不被之前的思路影响而应该当成一个全新的题目去审题分析和解题,而重做完题目后有答案进行对照也是必须的。为了不让答案给自己提示所以我们把答案写在卡片的背面,让我们做题时不被影响做完后又能完成答案的核对。
为什么卡片背面不记录解题步骤只留下答案索引? 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减少我们整理错题的时间,提高我们整理错题本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倒逼我们对每一道错题进行重新完整的审题和思考,而不是想着背后就有答案和步骤分析于是重做题目时只要思维受阻就翻面偷看欺骗自己。当然,我们肯定不能保证每道错题都能顺畅地做出来,实在遇到思维受阻的情况,答案索引的存在能够帮我们快速定位到题目最全面的解析,帮我们渡过难关。
无法及时复印错题怎么办? 考虑到有些同学可能无法每天出校完成错题的复印,这部分同学可以把复印错题的周期扩展成以周为单位,每周出校把上周的所有内容复印好,带回学校后在下一周的时间里完成错题的整理。虽然从时间上看复印和整理存在一周的滞后,但只要安排得当并且做到规律整理,形成习惯后依然具有可操作性。
收集错题的小技巧
- 1)购买复习资料如练习册或者模拟试卷时一次买两份,错题收集可以直接从书本试卷上裁剪。由于资料书和试卷在高考后都没有价值,比起提升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保持资料和试卷的完整和美观完全不重要。
- 2)学校发试卷时悄悄联系老师或者课代表多给一张试卷或者在得到试卷后赶紧藏起来然后举手说没得到“骗”一张多余的试卷。
# ③ 分类
做完前面两步,我们已经处理好了错题,下面进行简单的第三步——分类。
这一步需要准备一个有 5 个分层以上的文件夹,我们选择使用其中的五层,然后给每一层分别标上 1,2,3,4,5 的序号。然后将我们刚刚整理好的新鲜出炉的错题纸片放进第一层,也就是标 1 的那一层,这样也就完成了分类的初始化。至于为啥一定是 5 层?这个问题会在第四步详细说明,简单的结论就是这是我个人实验之后觉得效果最好的方案,如果你想省去自己试错的麻烦,建议直接用 5 层就好,效果不会差的。
# ④ 复习
做好了前面三步,我们已经解决了错题整理花时间的问题,最后是整个错题整理法最重要的一步——复习,牢记下面的复习模式你就可以彻底解决错题本做了不看的问题。
“复印卡片法”复习的基本思路是:为每一道错题设定了一个 5 级的复习进阶系统,每一级的错题只有在被主人完整顺利地做出解答和回顾后下才能进入下一级,否则只能停留在当前的等级,每道题目必须经过 5 级重做复习的磨炼才能最终逃出生天。 具体这样操作:
每天给自己划定 5 个 10 分钟用于复习错题,我推荐早上早起后 30 分钟,午睡前 20分钟,如果 50 分钟不够,也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比如晚上睡前再加 10 分钟。总之每天定时定量非常重要,规律和坚持是保证高三成效的法宝。
每个 10 分钟分别用于复习错题文件夹中对应某标号层的错题,比如我高三时给自己的计划是:6:30-6:40 复习标号 5 中的错题,6:40-6:50 复习标号 4 中的错题,6:50-7:00 复习标号 3 中的错题.以此类推。
复习的过程中只看错题卡片正面的题干,把题目当成全新的题目进行审题和分析,然后进行计算和解答。全程注意不要靠对题目的熟悉度和思维惯性做题,你要做的是解题而不是背书。
如果重新解题的过程中一切顺利并且答案正确,恭喜你,暂时掌握了这道题,这道题可以被移动到下一个标号层级里。但只要你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思路中断、审题失误、答案错误等任何意义上的不良情况,那很遗憾这表明你暂时还没有掌握这道题目,他还是只能留在当前的层级里。
重做完题目后停下来完成答案的核对并对题目的重要价值点进行梳理 准备一张便利贴粘在题目纸片的背面,在每次重做题目后都对题目进行梳理总结并记录重点是什么?切入点是什么?易错点是什么?卡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总结提炼的新思路?应用了什么高级结论等等。好题目常做常新,每次重做你可能都有不一样的体会所以每次做完你都需要对便利贴上的内容进行增补,五次修正和补充之后便利贴上一定是满满的心得体会,又因为他出自你手所以会比市面上任何答案解析都更加有用。
按照这个思路,刚刚整理出来的错题会被放在第 1 级,而第 5 级里的错题已经被你在至少 5 天的时间跨度里顺利做对过至少 4 次,如果最后一次你依然成功顺利解决了他,那恭喜你!你几乎已经可以认为自己永久且完整地掌握了这道题,那这道题作为错题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不必留恋它,找到一个垃圾桶潇洒地把他扔进垃圾桶就好了。
扔得越潇洒越好,扔得越痛快越好,因为你知道你已经掌握好了它,是时候说再见了。相信我,对五级错题说再见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而爽的同时也意味着你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复习周期,一旦学习完成了可靠的闭环,效果真的会不一样。
我知道这时候有同学会说“题目扔了那我以后还怎么复习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如果前面五次你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了重做和总结其实题目差不多已经长在了脑子里,既然高考是闭卷又不是开卷那扔了就扔了吧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很多同学之所以有这个疑虑其实是因为他们想着到高三的最后阶段把高三一整年收集的错题来个集中大复习。但事实是到了临考关头你需要复习的东西非常多,如果你把所有错题都留着那一定是复习不完的。要是你依然不放心,那“五步升天”的错题就不扔垃圾桶吧,找个大一点的文件夹专门收集处理完毕的错题也行。
总结起来,关于“复印卡片法”的复习阶段你需要注意的是:
① 每一次复习题目无论题目当前处于第几级或者你对这道题目已经有多么熟悉,每次都要把他当成一个新题目从头读题审题分析然后完成解答。
只有完美解答才能让题目升级,但凡有一丁点瑕疵,题目就应该留在原有的层级,最后当第五级题目被你解决掉,该说再见时一定要决绝和痛快。还记得我们用错题本的初衷吧?——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知识一旦掌握,题目该再见就再见。到了该把题目扔进垃圾桶的时候就给我用力地扔,扔得越爽越好,我相信你会爱上这种踏实又刺激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是复习 50 分钟?50 分钟是我自己试验出来的比较合适的时间分配,你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安排,如果时间充裕就多安排一些时间,如果时间紧张就少安排一些时间。我的建议是每天用来复习错题的时间不要超过 1 小时,过多的错题复习会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效率。也正因为每天用来复习错题的时间有限,这要求你严格控制每天收集的错题数量,并非每道错题都要收集而是去收集那些重要的、核心的、对你足够有启发的题目。“贵精不贵多”是非常中肯的建议因为错题文件夹里卡片越积越多却复习不完只会让你的复习系统逐渐走向崩溃。
当然,不管你每天用于复习错题的时间是多还是少最重要的还是保证每天都要规律地去复习,以防止错题全部堆在文件夹中。时间长了堆得多了你也就再也不想复习了,所以每天的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规律和坚持。
此外对于不同学科的错题你既可以针对每个学科准备一个专门的 5 层文件夹也可以就把所有错题都放进一个统一的文件夹当中。考虑到要想高考成绩满意所有科目的所有题目你都得无差别地掌握,那错题是否分学科其实根本不重要——反正都要掌握嘛,分不分科目抽题重做能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错题本的目的和意义,也了解了错题本常见的使用误区,如果现在的你依然决定要制作自己的错题集,那么“复印卡片法”或许值得一试。